从“1”到“0”
生命是从“0”到“1”,再从“1”到“0”的过程。
如果新生命的诞生是开始,是“0”,那么以后每一天的成长就是“1”,学生勤奋地学习,成人努力地工作就是想获得“1”后面更多的“0”。
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发现,周围很多人都在努力做“减法”:信奉宗教、灵修、冥想,人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学习成长与艰苦奋斗后,收获了一定的财富:房子、车子、职位……可是心里依然不快乐,是因为欲念太多吗?是因为自己不够智慧吗?于是,走向灵魂的回归之路。
“每一个过分努力的灵魂深处,都有一颗不接纳自己的心”,多少人辛苦劳碌,得到了很多,也失去了很多。伤心时也会默默流泪,有时候也想过放弃。但是,又会一次次鼓励自己要坚持!
亲子咨询中和家长沟通,常常有这样的感觉,家长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帮助孩子做加法,想给孩子更多,孩子业余时间要学习钢琴、小提琴、古琴、古筝、书法、绘画、舞蹈、围棋、国际象棋、网球、乒乓球、游泳……年幼的孩子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个人时间与空间,也因为年龄的原因,很多孩子并不敢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“不乐意”,因为他们是“乖孩子”。
父母为了孩子倾尽所有财力和精力,孩子慢慢长大。
突然,有一天,父母发现,这个孩子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那个孩子,成绩不好,性格孤僻,沉迷网络,没有目标,浑浑噩噩,得过且过!父母难以面对这样的结果,自己含辛茹苦多少年,付出了多少心力,却是这样的结果!
家长万般无奈之余,不得不接受了现实:不管孩子学习成绩如何,只要他身心健康就好!多么痛的领悟。
如果家长不那么辛苦自己,不那么汲汲于做“加法”,能真正看到孩子,给予孩子真正的陪伴、保护与支持,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,静待花开,孩子或许可以成长为一个自信、阳光、温暖、有能力照顾自己的人。
要想孩子“好”,父母是不是可以尝试着做做减法呢?
在孩子那里,能不能少给他一些要求和目标,尊重孩子的个性,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,“成功”是不可复制的,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,并不是读了育儿书籍,上了亲子课就能把孩子养好。
养育孩子的过程,其实是父母自我学习,自我成长的过程呀,这是很多爸爸妈妈自己的领悟。
尤其是人到中年,学会做减法,任由心里的念头来来去去,观望它,看到它,接纳它,陪伴它……
作者介绍
沐禅,资深心理咨询师、教育工作者,一个灵魂永远在路上的朝圣者……
如果你正在这里,恰巧看到这篇文字,欢迎你加入我们的“慧心心灵写作”QQ群视频,参加由专业老师带领的,把“认知行为治疗”的“五因素模式”应用在自我分析中,使你更加自知。
点击链接,了解详情:
心灵写作成长团体欢迎你:
作者更多原创: